
总脂酶脂蛋白脂酶
简要描述:总脂酶[脂蛋白脂酶(LPL)、肝脂酶(HL)]试剂盒我们提供便捷的购物方式,快捷的运输,让你用简单的操作带来舒适的体验。总脂酶[脂蛋白脂酶所有产品仅供科研使用,不得用于食用,医疗等其它用途。
产品型号:
所属分类:生化试剂盒
更新时间:2019-06-17
厂商性质:其他
详情介绍
总脂酶[脂蛋白脂酶(LPL)、肝脂酶(HL)]试剂盒 | |||||||
产品名称: 总脂酶[脂蛋白脂酶(LPL)、肝脂酶(HL)]试剂盒 | |||||||
规格:100管/48样 | |||||||
用途:用于总脂酶[脂蛋白脂酶(LPL)、肝脂酶(HL)]的检测 | |||||||
检测方法:比色法 | |||||||
储存条件:请参照说明书 | |||||||
0 | |||||||
总脂酶[脂蛋白脂酶 | |||||||
三羧酸循环: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*氧化分解。 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: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,则生成ATP的数目为:一分子软脂酸可经七次β-氧化全部分解为八分子乙酰CoA,故β-氧化可得5×7=35分子ATP,八分子乙酰CoA可得12×8=96分子ATP,故一共可得131分子ATP,减去活化时消耗的两分子ATP,故软脂酸可净生成129分子ATP。对于偶数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,可按下式计算:ATP净生成数目=(碳原子数÷2 -1)×5 + (碳原子数÷2)×12 -2 。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: 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、β-羟丁酸和苪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,统称为酮体。 1.酮体的生成:酮体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中生成,其合成原料为乙酰CoA,关键酶是HMG-CoA合成酶。其过程为:乙酰CoA→乙酰乙酰CoA →HMG-CoA→乙酰乙酸。生成的乙酰乙酸再通过加氢反应转变为β-羟丁酸或经自发脱羧生成苪酮。 酮体的利用:利用酮体的酶有两种,即琥珀酰CoA转硫酶(主要存在于心、肾、脑和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,不消耗ATP)和乙酰乙酸硫激酶(主要存在于心、肾、脑细胞线粒体中,需消耗2分子ATP)。 其氧化利用酮体的过程为:β-羟丁酸→乙酰乙酸→乙酰乙酰CoA→乙酰CoA→三羧酸循环。 3.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生理意义: (1) 在正常情况下,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:由于酮体的分子较小,故被肝外组织氧化利用,成为肝脏向肝外组织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。 (2) 在饥饿或疾病情况下,为心、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必要的能源:在饥饿或某些疾病情况下,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,心、脑等器官也可转变来利用酮体氧化分解供能。 | |||||||
相关类产品: | |||||||
土壤脲酶(UE)试剂盒 | |||||||
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谷丙转氨酶/ALT/GPT)试剂盒(单试剂,IFCC方法) | |||||||
中性转化酶(NI)试剂盒 | |||||||
土壤几丁质酶试剂盒 | |||||||
尿素氮(BUN)试剂盒 | |||||||
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活性试剂盒 | |||||||
粪便隐血定性试剂盒 | |||||||
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-6-PD)试剂盒(测红细胞) | |||||||
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(DHAR)活性试剂盒 | |||||||
浆膜黏蛋白定性试剂盒(Rivalta反应) | |||||||
NAD激酶(NADK)试剂盒 | |||||||
动植物组织葡萄糖含量试剂盒 | |||||||
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试剂盒 | |||||||
黄嘌呤氧化酶(XOD)试剂盒 | |||||||
AnnexinV-PE细胞凋亡试剂盒 |
所有产品仅供科研使用,不得用于食用,医疗等其它用途。
留言询价
- 上一篇:总一氧化氮合成酶
- 下一篇:组织甘油测定试剂盒(组织、细胞)